主页 > 健康科普 这5种食物含1级致癌物,再爱吃也要管住嘴

这5种食物含1级致癌物,再爱吃也要管住嘴

来源:网络     时间:2025-10-27 08:22     咨询专家

  结婚刚过半年的年轻人小李被持续便血所困扰,他以为是痔疮在作祟,就没把这事放在心上。之后在单位组织体检中显示粪常规异常,即便小李及时用了痔疮药物,但效果并不理想,后来还出现了大便次数变多、疼痛、便不尽等症状。小李妻子见治疗好长时间都没有起色,便陪着他到了市医院,结果却被查出了直肠癌,已经到了中晚期…医生提醒,这种情况并不少见,很多肠癌患者会误将便血当做痔疮,错失了最佳的治疗时机。为何癌症越来越高发了呢?又该如何远离癌症?

  一、权威发布:中国常见的致癌因素主要有5类

 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赫捷院士和陈万青教授发表在《柳叶刀.全球健康》上的一项研究指出,我国癌症发病的高危因素主要可以分为5类,共23种。

  这项研究涉及我国大陆31个省份成人癌症死亡的数据,研究结果发现我国每年有103.6万20岁及以上的成人死于上述23种致癌因素所致的癌症。

  男性和女性的主要致癌因素排序不同。

  男性的致癌因素排位前五分别是:吸烟、乙肝病毒感染、水果摄入不足、饮酒和PM2.5暴露;

  而女性的致癌因素排位前五分别是:水果摄入不足、乙肝病毒感染、主动吸烟、超重、人乳头瘤病毒感染。

  赫捷院士和陈万青教授发表的这项研究,将各省份主要的23个致癌因素分为5类,分别是行为因素、饮食因素、代谢因素、环境因素和感染因素。

  行为因素包括吸烟、饮酒、二手烟、缺乏锻炼4种,

  饮食因素包括膳食纤维和钙摄入不足、水果摄入量低、蔬菜摄入量低、红肉加工肉和腌制食物摄入多7种,

  代谢因素包括糖尿病和体重超重2种,

  环境因素包括紫外线辐射和PM2.5污染2种,

  感染因素包括乙肝病毒、幽门螺杆菌、人类免疫缺陷病毒、人乳头瘤病毒、丙肝病毒、华支睾吸虫、人类疱疹病毒8种。

  二、这些常见食物藏着国际公认的1级致癌物

  国际癌症研究中心按致癌物对人的致癌危险性,将致癌因素分为1、2A、2B、3、4共5类。

  其中一类致癌物主要有黄曲霉素、尼古丁、苯并芘、砒霜、酒精、槟榔、亚硝胺、甲醛等几种。

  这几种食物就属于常见的致癌食物,平常尽量要少吃!

  1、黄曲霉素:发霉食物

  馒头、面包、花生、瓜子、玉米等食物霉变后会产生黄曲霉素,研究发现黄曲霉素能改变DNA组成成分,增加肝癌的发生风险,而且黄曲霉素需要280度以上的高温才能杀灭,普通的消毒煮沸根本不起作用。

  2、苯并芘:高温烹调食物

  高温烹饪的食物、环境污染及烟草烟雾都有苯并芘,动物研究发现长期摄入苯并芘会诱发乳腺癌、喉癌、肝癌、膀胱癌、消化道癌症等多种癌症。

  3、亚硝酸盐:加工肉制品

  火腿、腊肉、腌牛肉、培根、肉脯、肉酱等加工肉中含有亚硝酸盐,亚硝酸盐与肉类蛋白质结合会产生致癌性强的亚硝基化合物。

  实验表明:80%以上的亚硝基化合物会增加动物肠癌、胃癌、胰腺癌、前列腺癌、乳腺癌等癌症的风险。

  4、亚硝酸盐:中式咸鱼

  中式咸鱼属于一类致癌物,主要也是与其中的亚硝酸盐有关。

  由世卫组织和联合国粮农组织专家发布的《膳食、营养与慢性病防治》指出:经常吃中式咸鱼会增加鼻咽癌的发生风险。

  5、乙醛和酒精:酒和含酒精饮料

  酒精的主要成分是乙醇,乙醇在人体肝脏代谢后会产生乙醛,经常酗酒会导致乙醛在体内大量囤积,从而损伤肝脏,甚至诱发肝硬化、肝癌等疾病。

  三、想要健康生活远离癌症,不妨做好这几点

  2018年美国癌症研究所与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发布的《饮食、营养、身体活动与癌症预防全球报告》提出了5个预防癌症的健康生活建议,

  一是要保证健康饮食,多吃高纤维食物,少吃高糖、高脂肪、高热量食物;

  二是尽早戒烟戒酒;

  三是将体重控制在理想范围内;

  四是避免熬夜;

  五是要坚持锻炼。

  2020年美国癌症协会发表了最新的癌症预防建议:要多吃营养高的食物,维持健康体重,避免久坐不动,还要限制摄入含糖饮料、精致谷物、加工肉和红肉、严格限制酒精摄入等等。

  癌症让很多人谈之色变,想要远离癌症,平常要尽量远离多种致癌物,并且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,坚持锻炼,避免熬夜等。

标签:癌症致癌物

本文内容来自网络整理,仅供参考。如有疑问,欢迎咨询。

本文内容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!

寮步院区:东莞市寮步镇基业中路8号    电话:0769-82311111

友华口腔:东莞市寮步镇红荔路37号     电话:0769-82311111

网站备案:粤ICP备14047596号-9  Copyright © Dongguan Youhua hospital. All right reserved. 版权所有东莞友华医院